【人間‧紀事】老西門

2月21日 16:00~17:00 21:00~22:00
2月22日 8:00~9:00(台北時間)
56分0秒
2001
人文關懷議題 /
委製

在這個沒有巨星的年代裡,西門町─台北市最深刻複雜的地方之一,年輕世代與沒落的老西門人,聚集在此,互爭地盤﹔新與舊、年輕與衰老,互不相讓。兩股勢力衝擊所產生的不協調,卻正是西門町神秘魅力之所在。

政府大力改造,建築式樣模仿著新宿或原宿﹔但後門的老舊低矮平房依舊。麥當勞前的廣場,每個週末擠滿狂熱的追星族﹔可紅包場裡的歌聲,三十多年來不也傳唱至今?白髮蒼蒼的伯伯們天天捧場,大聲叫好。
這裡充滿了無數的故事!老人總背負著一些責任,紅樓旁的西門市場拆了,老菜販說:「菜可以不賣,生意可以不做;但天天由菲佣推著輪椅來的老芋仔,可不能沒人陪他聊聊﹔厝邊的心事,不能任由它放在心裡風吹雨打。」他菜還是賣,不為生計,而是一種生活的溫暖和價值,一種心靈的依賴和寄託!

媒體報導:90.9/6自由時報藝文特區>
見證台北城滄桑─楊力洲溫暖記錄老西門

〔記者藍祖蔚/台北報導〕
 西門町,年輕人的天堂,流行歌手最愛打歌的樂園。可是,只要你眼睛夠尖,你總是會發現夾在青春的歡笑聲影背後,總有幾雙佝僂的背影蹣跚地往前走去,因為,西門町也是寂寞老人打發寂寥的小小世界。

 你去西門町,或許是逛街購物、看電影、趕赴簽名會,或者瞎打屁湊熱鬧,但是很少人會把眼睛留在坐在麥當勞角落裡的老先生,很少人會關心窩在人群旁低頭抽悶菸,神情呆滯的老先生。

 要做導演,就要比別人多一隻眼睛,多一顆心,台灣紀錄片的主力工作者楊力洲就是這樣的一個人。他站在西門町的捷運站出口,看到的不只是青春的喧譁,同時他也被老邁的西門町給吸引住了,他走進紅樓、走進老人茶室,還有拆毀前的西門市場,以及年輕人不屑進入的紅包場歌廳,走進了老人蝸居的家以及塵封的心靈,拍出了一部見證台北城滄桑的紀錄片︽老西門︾。

 電影從︽中華少棒隊︾和︽蔣介石移靈︾的黑白紀錄片開始,以今年五月拆除的西門市場為經,以五位老人的生活追蹤為緯,用老邁和寂寞,用倔強和熱情,用陰暗和殘破來映照西門町裡的青春臉龐和活力身軀,這麼強烈突兀的不協調影像,這麼刺眼的年華對比,其實說的正是龍蛇雜處的西門町裡,難以言喻的神秘力量。

 西門町其實不過是個舞台,來來往往的老人和年輕人都只是過路演員而已。楊力洲鏡頭下的老人有的恨死了西門町,可是退休無事可做的他,每天還是趁早到麥當勞吃個早點,就要去找朋友下棋;有的老人是西門市場賣麵的退伍老兵,每天打著赤膊,操著濃濃的鄉音痛罵蔣介石誤他一生,沒人知道他姓啥叫啥,只能叫他空仔。還有一位曾經是黨外「民主戰車」年代奮勇開著宣傳車上街衝撞政治禁忌的老阿伯,改朝換代後,他還是依舊每天騎著他的宣傳車,從新莊到西門町,向年輕人挑戰,誰會唱他那個年代的經典老歌,他就給誰五千元。

 還有的老人遠從基隆來,而且天天來,趕在健身中心開業前,和勁舞女郎大跳瘦身舞;有的老人則是持老人票,花一元車資,乘坐公車來報到,目的是要一百、五百、一千地填進紅包袋裡,捧送給紅包場裡的紅牌歌女,部分的理由是老人生病時,歌女曾到醫院探視他,還包了紅包給他,他要加倍奉還……每個老人都有故事,只因人們冷漠,無知或是懶得理睬,每個故事就如同泡沫蒸發消失,還好,楊力洲的︽老西門︾即時留住了時代的餘暉。

 至於西門市場的拆除,無知的新聞人或許懶得大張旗鼓:「不過是個市場嘛!」是的,既沒有抗爭,也沒有縱火,就很難有SNG的出動,更沒有人會走進充滿水漬和異味的市場,關心在這間民國前四年就營業的市場裡出生、工作和生活的人們怎樣面對家的毀滅和重生。

 相對於多數人的冷漠,楊力洲和他的紀錄片工作小組們在歷史翻動新頁的前夕,持續用他們的眼睛和心靈搶救著時代的記憶與影像,雖然形單影隻,但不也彌足珍貴?

 ︽老西門︾今晚十點在公視頻道「紀錄觀點」節目中播出,去過西門町的人,格外應該看看你所熟悉的這個紅塵世界裡,還有多少你陌生的陰影?熙來攘往的人群裡,又有多少陌人的臉孔?


Taiwan macroview TV

Powered by Blogge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