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愛玲被譽為二十世紀華語文學最優秀、最才氣縱橫的作家,而《金鎖記》更是張愛玲重要的代表作之一,《金鎖記》曾得到許多學者評家的讚譽,傅雷先生譽之為「文壇最美的收獲」,夏志清教授則稱之為「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」。
張愛玲的小說改編為京劇,是國光劇團的第一次,更是京劇的第一次,也難怪國光藝術總監王安祈教授與趙雪君小姐光是劇本就修了五版;而李小平導演起初為了忠於原著的敘事架構而"走岔了路",拐了幾個彎之後,他發現由曹七巧心理為中心輻射出的情感涵度,忠實體現了《金鎖記》的靈魂。在奠定了京劇《金鎖記》的中心思想之後,再加上李超的編腔、盧亮輝的編曲,黃文英的服裝設計,傅寯的舞台場景、任懷民的光影捕捉,成就了全劇的骨肉靈魂,而大量運用空間轉換、光影幻化呈現曹七巧的內心思緒,更是京劇的一大突破。 《金鎖記》就等於『曹七巧』 《金鎖記》說是為了京劇名角魏海敏量身訂做,然而身為梅派傳人、全能旦角的魏海敏,卻是為了《金鎖記》下足了功夫的,不僅僅從發想之初就參與劇本編寫,早在多年前即因為偏愛金鎖記而攬卷多次,更是在擔綱演出曹七巧之後,一肩挑起戲劇指導一職,因為《金鎖記》早已不是年輕演員的時代,氛圍背景的揣摩拿捏卻是讓角色立體的不二法門。在《金鎖記》從年輕演到老的魏海敏,不只在唱腔尚展現了正處於顛峰時期的爐火純青! 致力於跳脫張愛玲文字意象的窠臼,進而體現文字所承載的訊息,是國光藝術群努力的目標,他們從劇場元素出發的「抒情造境」手法所呈現的京劇《金鎖記》與小說的「意識流」可說是有異曲同工之妙。 「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……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,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凄凉。」公視表演廳將於8月19日及26日的周六晚間十點鐘,帶您進入京劇《金鎖記》豐厚寫意、卻又滄涼華麗的曹七巧的世界當中。 《金鎖記》劇情介紹 淒凝的夜風中,又聽見那蒼老的不成調兒的小曲,飄零在無盡的黑暗裡。三十年前一個女子凝視著中豐潤的容顏,親手苗眉點唇挽金簪,她將自個兒送入了姜家,那轟轟烈烈的公侯將相、金山綠水--他的丈夫是個瞎子、是個癱子。她又愛上了一個誰也留不住的風似的男人,金山綠水褪了色,風潤的緋紅濁了,凹陷的癟白雙頰藏了多少的失落與墜沉,藏不住是年年月月枝枝葉葉根生的恨與怒。 那恨與怒,是曹七巧用一生哉岀了的果。她吃了下。又逼著所有能逼的人一同與他吃下。都是恨她的了,三十年後,她生命中的每個與她瓜瓜葛葛分不開的人,都是恨她的了。她的小曲依舊唱著,再不能成調的、唱不完了……
|